0790-6455975
刘小清,女,1972年生,萍乡市芦溪特殊教育学校老师。她身边没有花团锦簇,却有一群折翼的天使。她头顶没有光环,却有从省市县乃至全国各级颁发的十几个奖项。她没有豪言壮语,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,有的只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坚守,默默奉献。她二十几年来一直从事特殊教育工作,满怀着对特教的无限热爱,以高度的责任感、无私的奉献精神以及共产党人的宽广胸怀,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爱书写了一首感人的育人诗。
让学生贴着她的喉部、腹部学会说话、看话
作为寄宿制学校,工作琐碎而繁重。尤其是面对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弱的,他们的衣食住行、吃喝拉撒,这点点滴滴老师都得操心。
刘小清时时以自己的言行影响着学生,用爱与真心去感化学生。她说在学校最难管的是聋哑孩子,她曾经连续几年的双休日把3个聋哑孩子带回家,与家人同吃同住同生活,性格偏激的李芬芬在她的关心照顾下成了一名优秀的学生,参加过全国残疾人舞蹈大赛获二等奖,刺绣获二等奖。2013年学校搬入新校,在一个大雪天,许多孩子的鞋袜都湿了,刘小清知道后立即去了解孩子鞋子大小,跑到市场为孩子们买来了鞋袜亲自给学生换上。为学生买衣物的事情刘小清经常做,缝衣服这样的手工活学校属她最好。她的抽屉里永远有个针线包,学生需要缝补时都是找刘老师。
刘小清说:“让聋哑孩子学会说话、看话,这便是我们特教老师最美好的愿望。”她一说起教学生说话,就无比激动了。她教学生拼读卷舌音时,经常让学生的手贴在自己的喉部、腹部,为的就是学生能够用他们的手感觉声带的颤动、气流的强弱。教说话时,她还用筷子放在学生的舌头上,教学生读哪个音舌头该怎样用力;再让学生边照镜子边观察口形进行练习,几十遍,甚至几百遍,即使她已经口干如火、喉咙干痛,只要看看她的衣服被学生们的小手摸得花花绿绿,她就会感觉自己不愧做一名特校教师了。正是刘小清对待特殊儿童的那份爱,无数的家长都为之动容、感激不已。
坚强挺拔不言放弃,让每个孩子自信学习不掉队
十个手指有长短,荷花出水有高低。她面对的是一群折翼的小天使,对于这群孩子,刘小清给予了更多的关爱,给他们温暖,给他们力量,用自己的“诚心”“爱心”“耐心”,唤醒孩子们的自信心、自尊心、进取心,呵护、帮助他们成长。
孩子们由于身体的残疾和外界环境的影响,心灵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伤害,他们自卑、暴躁、易怒,对自己的生活和未来缺乏信心,如果要说梦想,那就更加遥远了。正因为特殊孩子的这些特征,刘老师总是从小事着手、从点滴做起,用微笑传递知识、用耐心和爱心为这些折断羽毛的天使缝补翅膀,精心为残疾学生搭起追寻梦想的舞台。由她辅导的聋儿舞蹈《春雨沙沙》《雏鹰》获省级二等奖;辅导的学生刺绣作品、美术作品获国家级、省级一等奖,一个个学生在她的真情浇灌下茁壮成长,展翅翱翔。几年来,她曾先后获得全国优秀老师、全国优秀班主任、江民特教园丁奖、江西省优秀共产党员、江西省三八红旗手、江西省特级教师、江西省师德师风先进个人等;她的事迹被拍成微党课,她辅导的学生刺绣、舞蹈等获省级一、二等奖;撰写论文20余篇获省级一、二等奖。历届毕业的学生尽管都走向了天南海北,但他们懂得没有恩师的教诲,不会有他们的今天。当年那个在她的关心照顾下变得优秀的聋哑学生李芬芬,毕业后在南昌一家刺绣厂工作,竟用第一个月的工资买了双鞋送给老师,这一举动让刘小清流下了幸福的泪水。
力争上游,潜心求索,教学路上做好示范引领
刘小清在学校除了承担日常教育教学以外,还承担了给不能到校的重度残疾孩子的送教上门工作。她带领老师利用课余时间、双休日、寒暑假深入到残疾孩子家庭,为残疾孩子服务,给残疾孩子送知识、送技能、送康复,送温暖,并且宣传党和政府的好政策,是残疾孩子家庭的知心人。她自己承担去给路途最远、家境最贫困、残疾程度最重的残疾孩子送知识技能和康复的任务。她经常为这些家庭送去大米和油,买上书籍辅导家长养鸡、养牛,并为他们送去小鸡和饲料。2017年下学期累计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4000元左右。
由于突出的工作成绩,自2013年起,刘小清担任了芦溪特殊教育学校的校长职务。无论是普通老师还是担任校长都努力做到了身正为范、为人低调、处事高调,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师德的高尚。为了培养孩子们的一技之长,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,她带领老师们进行教学改革,还主持了一项省级课题,针对特殊教育编写了一本校本教材。在她的影响下,16名老师申报了课题,并成功立项三项。近年来,在刘小清老师的影响之下学校先后涌现一位位优秀教师,特校的李宜萍老师获得“全国优秀教师”称号、“万人计划”教育名师,李会娟、李甜等老师纷纷获得“萍乡市优秀教师”称号。学校也增添了各项荣誉,有“江西省师德师风建设示范学校”、“残疾人之家”、“三八红旗集体”“巾帼英雄示范岗”“江西省特教先进单位”等。
关注国信担保公众号